活動花絮
市集出攤!我們是來自馬祖的物產店!
在芙蓉澳守著西境邊疆的西尾,坐落在難以尋覓的偏鄉角落,有時需要在市集露個面,和大家介紹遠方的小店。
西尾半島物產店主理人施佩吟(佩佩)過去在台灣累積長時間的社區空間改造的輔導經驗,在2018年受邀到馬祖「島上好:馬祖社區規劃師輔導計畫」擔任講師,到四鄉五島分享在台北市的都會空間改造與社區營造經驗。
西尾半島物產店主理人施佩吟(佩佩)過去在台灣累積長時間的社區空間改造的輔導經驗,在2018年受邀到馬祖「島上好:馬祖社區規劃師輔導計畫」擔任講師,到四鄉五島分享在台北市的都會空間改造與社區營造經驗。
在接待往返本島與離島中,發覺馬祖以戰地文化為觀光核心,導遊帶領的踩點式行程讓遊客瀏覽據點、坑道、紀念館,但島嶼的山海、人文、物產也同樣迷人,感受到「馬祖缺乏一個能慢下來的空間」後,佩佩抓住機會,在2020年在偏遠的芙蓉澳開啟了西尾半島物產店,以「在山海中定錨,成為旅人的座標」經營起島嶼日常。
於是一群「台灣本島人」登上遙遠小島,整理空間、刷油漆、拔草、擬定菜單,過上不一樣的海邊生活。島上很小,幾乎沒有誰不認識誰的,而作為外來者融入馬祖,著實費盡嘗試,就連在島上招聘廚師都困難重重,初期只能依靠「客座主廚」計畫煮西尾招牌咖哩,又因地處偏僻,在連馬祖人都不會路過的芙蓉澳開店,時常以掛零業績收尾,讓鄰居池大哥、池小哥、小黑哥都忍不住想方設法提供建議讓我們「撐」下去。
第一年的西尾,在摸索中學習,找尋自己的定位,過去以遊客身份登島,總會認為慢步調是離島該有的生活節奏,但看著大哥們早出捕魚、晚歸整理養殖區,有時再兼另一份工作,才驚覺島上的斜槓日子遠遠超出想像。
而我們在大哥們的渲染中,也期待西尾「不只是一間店」,能夠像務實的馬祖人,長出這裡的模樣。
2021年西尾有了貢丸加入,開始嘗試除了咖哩外的季節餐點,像是用野生鱸魚製作「春煎野鱸」,或是搭配島讀月推出限定的佛卡夏與橙汁氣泡飲,「以在地食材創作出馬祖新滋味」成為了西尾研發料理的方向。隨著在馬祖深根越久,發現島上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和講座,但因為開店無法參與,「既然沒辦法參加,不如就自己辦吧!」於是有了金繼藝術家登島駐村、植物達人帶領走讀製作草包飯、邀請島民分享老酒自釀試飲,透過一次次的積累,我們認識了駐馬工作者,也遇見了返鄉青年。
從單點到跨界連線串連,不只發生在芙蓉澳,2021年因疫情攪局,各地餐廳紛紛關門做起外送生意,但馬祖以觀光立縣,少了遊客登島等於失去島嶼最大宗的收入來源,那時幸好有甘樂文創和遊牧酒吧的邀約,用「食材防疫箱」的概念,將無法登島感受的馬祖滋味,以禮盒形式寄給居家辦公的人們,而疫情帶來的考驗,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除了在地經營,是否能開發產品,讓在地風味在旅遊後也能融進平凡日常。
2022年年初馬祖舉辦第一屆國際藝術島,西尾很榮幸以「洄味」詮釋島嶼海洋文化,接待登島的藝術家與遊客,爾後西尾接受國發會青培站補助,以「村澳試驗所」的身分培育在地青年深根馬祖。
35場活動、4檔展覽,透過「交個島友」計畫串連起共同在島上生活的人們,像是西尾謝甭開啟了我們和四維村民的認識,也和劉老村長變成朋友:春季昆布體驗曬出的昆布林,成為旅人打景點,也意外登上高雄文博的展覽主題,並且在展場供應的馬祖下酒菜餐盒被外交部看見,讓西尾登上國慶晚宴,以在地油漬淡菜、地酒巧克力、紅糟巴斯克等餐食,接待國內外的貴賓,將馬祖食材推向國際。
其中最大型的活動莫過於九月底為期四天的「FLOW島西澳祭」,是西尾第一次以澳口精神為核心,與養殖業者、村民、在地青年共同合作,創造數百人參與的慶典活動,以青年領路、澳口沈浸式劇場、市集等形式,讓大家感受芙蓉澳曾經意氣風發的景象。
壓力與成就、疲累與充實總是如影隨形,在整合人力資源與周邊環境時,還有數百份咖哩等待上桌,雖然西尾夥伴不到十人,但因為有大哥的協助、島友們的熱烈回應,以及政府的支持,讓西尾半島能從一間店延伸,走進澳口、走進生活,未來西尾也將持續串連島民,一起辦有趣的活動讓更多人看見芙蓉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