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島民一起找回澳口精神:FLOW島西澳祭

離島生活
活動花絮
Dec 29, 2023
在依海而生的漁業時代,南竿西半部因與閩東口岸相近,貿易往來密切,而芙蓉澳作為南竿四維村的臨海聚落,曾因民國初年海上梟雄林義和於此大興土木而成為海上中繼站。爾後戰地政務設置,政府於民國七零年代設立水產試驗所,積極開發培苗養殖及海洋調查,奠定豐富的漁業文化,然而隨著漁獲的黃金年代過去,大量人口快速流失,不僅四維村是南竿境內人口最少的行政村,許多自然聚落也幾近廢村。

澳口榮光不復存在

在依海而生的漁業時代,南竿西半部因與閩東口岸相近,貿易往來密切,而芙蓉澳作為南竿四維村的臨海聚落,曾因民國初年海上梟雄林義和於此大興土木而成為海上中繼站。爾後戰地政務設置,政府於民國七零年代設立水產試驗所,積極開發培苗養殖及海洋調查,奠定豐富的漁業文化,然而隨著漁獲的黃金年代過去,大量人口快速流失,不僅四維村是南竿境內人口最少的行政村,許多自然聚落也幾近廢村。

馬祖聚落因海而起、以海而生,澳口是漁業賴以維生的交會之地,也是通往「遙遠的他方」的時代印記。西尾半島物產店扎根於此,從養殖大哥身上感受到大海淬礪出豪爽而坦率、純粹而真實的本心,這也是人與海相互作用產生的 「澳口精神」。為找回人與海洋緊密相依的連結,西尾半島以澳口精神為概念發起:FLOW島西澳祭的實驗性藝文行動,FLOW取自「芙蓉」諧音,流動之意則象徵海洋文化不斷流動交會、生生不息,這股力量將串連起在地歷史、村落人物、地方產業,讓芙蓉澳的富庶榮景不只活在過去,也能跟著時光長河流向未來。

一場地方藝文的實驗性嘗試

FLOW島西澳祭於2022年9月28日至10月1日為其4天的澳口活動,分別為揚吧!FLOW旗、青年領路課、我的島西地圖、澳口劇場、海商市集帶領大家從不同面向感受海洋文化的多變性。

「揚吧!FLOW旗」編出熱血的開幕遊行

第一場活動「揚吧!FLOW旗」邀請大家與芳宜、阿資一起完成FLOW旗並遊行。「你們活動幾點開始?我先送貨再趕回來參加!」池大哥當天早上就不斷確認活動行程,一開始芳宜和阿資帶我們到芙蓉澳沙灘撿旗子素材,每個人要一個人造物(如塑膠、玻璃)、一個自然物(如石頭、貝殼),並且要盡量和旗子的三個色系相近,人造物五顏六色,很快就能找到理想的素材,但自然物可遇不可求,大抵都是白、土黑色為主。

大家在芙蓉澳尋找FLOW旗的素材。

回到海屋二樓講師教我們用工具在素材上鑽孔,再用回收電線鑲進FLOW旗裡,其中一位學員是在津沙駐村的藝術家,本身擅長焊接,她撿了貝殼們和廢鐵在FLOW旗的右下角編織出一朵綻放的花(果然藝術家就是藝術家呀)。

在一陣休息後我們拿著旗幟、海報,還有駐島期間做的淡菜椅,播著「馬祖小夜曲」從海屋出發遊行。第一站就到了藍眼淚生態館,我們大聲介紹、呼朋引伴,連二樓的阿飛哥都跑到陽台看我們在幹嘛,「只在芙蓉澳遊行太遜了!我們要走去馬港!」挑著淡菜椅的池大哥這樣慫恿,當下差點要走上大斜坡,幸好打住了。

接著我們繞到王大哥的工作區域,講師、攝影師動心起念決定把淡菜椅搬到岩石上拍照,芙蓉澳的石頭又濕又滑,藝術家編織的淡菜椅又大又重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所有人都站在岩石陣裡,從成果照片來看,我們不像是遊行,更像是準備「幹架」一樣。

在回程的路上佳欣背起淡菜殼和池大哥上演一齣「敲」淡菜的大戲,所有人邊笑邊捕捉最佳畫面,沒想到一場遊行像帶領大家重返青春,回到學生時代的熱血與自由。

名副其實的「敲」淡菜!

「青年領路課」展現各樣斜槓技能

第二天的青年領路課,靈感源自我們觀察到「斜槓」是馬祖島的生活標誌,因應島上人力缺乏而長出的工作型態,上至半退休島民,下至社會新鮮人,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隱藏技能,而五花八門的生活需求,反而提供青年們更多嘗試空間去打磨興趣與技能,像島上青年開店,還會順道兼職講師;或是地陪導遊也會兼做民宿。

從這些勇於嘗試的創業青年身上,就能窺見島嶼運作的日常軌跡,2022年西尾以「交個島友」計畫觸及不同領域的在地工作者,也挖掘出島友們的斜槓才能,於是藉由「青年領路課」讓大家認識島上默默耕耘的創作者!上半場講師是過去曾擔任陸軍化學兵六年、日本滑雪教練三年,卻熱愛手工細活的伊庭教大家編織飲料提袋。「聊天手也要記得動啊!」課堂中伊庭不斷提醒大家,放鬆又自在的編織氛圍,加上有著共同話題,反倒會忘記手邊的動作,而在飲料提袋完成後,現場也有準備芙蓉澳撿拾的淡菜殼、藤壺,讓大家能自由搭配。

下半場講師則是台大護理系畢業,因爲大學一次打工經驗而進入烘焙世界的佳妤,現在在馬祖經營「山丘甜點工作室」。現場佳妤引導大家製作布列斯特泡芙,特別使用馬祖傳統點心常見的地瓜、花生作為食材,從麵糊製作、攪拌,到烘烤、準備地瓜奶霜醬及最後的組合擠花,都讓參與者們沈浸在甜點世界之中。

青年領路課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於手作本身,而是讓青年們能藉由互動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,讓參與者能了解到他們的故事,甚至能以行動去支持他們所熱愛的興趣與技能。

「我的島西地圖」行一段時光生活路徑

科蹄澳至芙蓉澳沿線,是欣賞夕陽的最佳場域,尤其是午後黃昏時刻,最能感受落日與大海相互輝映的美好風景,於是「我的島西地圖」跟著在地領路人李銀俤大哥的腳步了解科蹄澳過去歷史,沿途經過的天主堂、遊樂場、傾頹建築、老聚落、神秘小徑,依著海岸線感受地方故事和漁業風光,接著插畫家瓊文老師再教大家製作島西手繪地圖。

手繪地圖需要很多的時間與耐心細細描繪,這次的學員有駐島藝術家,他們畫著代煮淡菜、澳口排戲、整天都在耍廢的糯米時,覺得島西雖然沒有觀光書上厲害的景點,但認真生活的自然樣態、路線上的美好景物,讓過眼雲煙的山海小徑也能成為旅途指引,成為這澳口值得駐足的原因。

「澳口劇場:被遺忘的時光」結合在地故事

而FLOW島西澳祭中最盛大、最受人矚目的「澳口劇場:被遺忘的時光」以芙蓉澳作為劇場空間,使用環境劇場的表演形式帶領觀眾穿梭在芙蓉澳的各個場域,從演員、編導、執行皆由在地島民共同創作完成,希望透過實驗性的劇場演出,重現民國初年芙蓉澳燈火通明富庶場景。

故事主角為在台灣長大的馬祖青年小如,為完成爺爺遺願而踏上芙蓉澳,觀眾跟著主角的腳步,遇見致力復興芙蓉澳榮景的阿蔚、在澳口養殖淡菜的池大哥、經歷過林義和時代的老村長。觀眾們除了穿梭在澳口場域間,還需在實境解謎的引導下,協助小如在夢中找到關鍵字,壓軸更有民謠歌手黃玠,一同參與劇場演出!結合環境走讀、實境解謎及音樂表演三大元素的澳口劇場,帶大家從不同層面重新感受並認識芙蓉澳,親身體驗芙蓉澳的海洋文化及澳口精神。

全由居民擔任的劇場演員

其實「澳口劇場:被遺忘的時光」 籌備期十分緊促,從演員確認至正式出演只有短短一個月的彩排時間,其中還要扣掉大家返台出差、斜槓兼職,能聚在一起排練的時段少之又少,雖然所有主演都是在地居民而非專業演員,但長期在島上生活,加上與角色相近的人物故事,都讓大家能在其中找到共鳴。

飾演女主角的小如是西尾半島鄰居露露雜貨行的老闆娘露露,第一次實地排戲時情緒大爆發、狂飆演技,把所有人都嚇到起雞皮疙瘩,在又多又長的台詞中還需要唱歌和大哭,是非常難飾演的角色,除了是西尾最佳女主角之外,還要贊助排演地點與零食們,讓活動順利成功。

飾演男主角阿蔚的劉增蔚,熱衷於參加島上各種活動,並且在馬祖心情記事五也有十分精湛的演出,尋找演員時就有很多人推薦增蔚出演,第一次讀劇時就自己印了劇本帶到西尾,而且還在中秋連假約在西尾練台詞,儘管台詞多、動作多但都能完美消化。增蔚身為馬祖戲劇團的總幹事,連在劇場落幕之後都像活在戲裡,一開口就不自覺帶入角色、接起台詞,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員。

飾演道士的陳柏儒,本身便是馬祖最年輕的道士,當時從未合作過,加上對信仰了解不夠透徹,在表達想呈現很有「儀式感」的作法橋段時,柏儒面露困惑,那時心想:完蛋!他一定覺得我們在褻瀆他的職業!幸好後來漸入佳境,而且莫名其妙在劇場結束後柏儒從最不熟的演員,躍升成西尾這一個禮拜見面最多、最久的新島友。

本身就是養殖業者的池瑞銀大哥,在劇中只要呈現日常狀態即可,但八九月是淡菜旺季,池大哥每天從雞叫做到鬼叫,哪有時間彩排?於是對戲的任務就交到西尾夥伴身上,每天見面都要和大哥對戲:「大哥,這麼晚還在工作啊?」「是阿,還有四百斤淡菜還沒出呢!」就算池大哥沒看過劇本,也能夠一字不漏接上台詞,但因為對白太過日常,有時候只是單純打招呼,大哥就會不由自主開始入戲,畢竟大哥只要「做自己」就是在演戲啦!

原定老村長要由四維村劉治國老村長出演,但因為老村長九月要回台灣看醫生,時間無法對上,於是臨時請西尾好鄰居林俊嵐(我們都叫他芙蓉大哥)幫忙,芙蓉大哥本身是台南人,聽不懂老村長預錄的閩東語,為了搭上說話節奏,大哥聽著音檔,一遍又一遍的對應手勢和停頓點,大哥非常有想法而且很有演戲天分,夥伴在台下看著大哥比手畫腳到睡著入夢,都稱讚真的有抓到表演的精隨!

一切的開始,其實只是想要很酷的開場而已

澳口劇場落幕後,大家紛紛稱讚澳口的凝聚力,但起初澳口劇場並不是要演一齣劇的。

那時「FLOW島西澳祭」已經有了市集、活動,還需要一個晚會做為亮點,我們自己生活在芙蓉澳,覺得澳口很美、大哥出海很酷,只要大家化身成林義和的船員...「大家好,我是副船長!」池大哥進港向大家揮揮手,「我是船長!」澳口燈光一亮,逆光的老村長緩緩走向沙灘,哇!這個「晚會開場」就值得驚艷了吧!

後來,經過種種演變和各種期待加持,我們變成要做一齣有實驗性質的沈浸式劇場,沒有專業演員、沒有架舞台的經費、沒有技術人員,只剩一個半月的時間,我們要怎麼完成?

幸好透過關係找到做馬祖心情記事的靖導,沒過幾天她馬上實地走訪芙蓉澳,提供劇本想法、空間設計,演員人選,漸漸虛無飄渺的想法終於有了塵埃落定的機會,原本敲定要來當晚會主持人的庭旭哥聽聞從開場變成劇場,十分憂心,馬上用他豐沛的表演經歷給予指導和建議,終於在倒數一個月又一個禮拜的時間內,生出了「澳口劇場:被遺忘的時光」。

雖然我們一直向大家介紹芙蓉澳以前是林義和的戰略基地,但沒經歷過林義和時代,對於當時背景又不甚了解的我們,到底要說什麼故事才能讓大家有共感呢?後來想到今年因為計劃訪談了劉治國老村長、陳木嬌婆婆,和五間排做地瓜餃的吳美玉婆婆,三位長者的人生經歷反映當時兩岸關係與家族故事,便決定以親情為線,帶出不同年代的衝突與想法。而芙蓉澳本身就是過往歷史的發生地,透過換幕走讀的方式,帶大家從不同角度感受地方。

過去芙蓉澳因海上梟雄林義和的大興土木,讓此地有小上海之稱,夜晚攤商雲集燈火通明。

沒錢架舞台,那就用芙蓉澳天然的場地吧;沒有專業演員,那就請島民一起表演吧;沒有燈光設備,那就想辦法租借吧;沒有時間彩排,那就用部分錄音代替吧;沒辦法做出民國初年的熱鬧光景,那就用實境解謎讓觀眾進入那個年代吧,千百種問題和時間在追趕著,用熬紅雙眼、不眠的夜換取趨近完美的可能,是不專業的我們唯一能盡全力做到的事情。

劇場表演當天,文化處處長和連江縣縣長都前來欣賞。

「夢中燈火通明的街道,像是爺爺留下的指引,將我帶到從未去過的故鄉—馬祖。」在各種問題不斷冒出的彩排期,看見小如和阿蔚拿著提燈走在芙蓉澳的沙灘上,隨著步伐搖動的微光,在黑暗中更顯明亮。我們前行道路是黑的,沒有前人、未有來者,我們在黑燈瞎火裡尋找方向,努力發出微弱的光,走著走著,身後黑壓壓的人們也漸漸亮起了光,一個人成為了一群人,而我也成為了我們。

重返熱鬧年代的「海商市集」

澳口劇場結束的隔天,馬上就在芙蓉澳舉辦海商市集,過去馬祖作為海上中繼站,受到各方海上勢力角逐,澳口常作為海商交易、物產交換的集散地,而海商市集延續此概念,招募來自不同地區的攤商,讓芙蓉澳彷若回到民國初年商店林立、攤商雲集的熱鬧年代!

過往林義和時代有不同的海上勢力,而根據地區我們設計了flow、outer、light三大勢力,分別對應南竿、台灣和馬祖其他離島的攤商,而觀眾可在服務台領取關卡通行證,只要完成海洋文化、交通推理、在地知識謎題,到各攤位消費即可折抵30元。而池大哥居然在海鮮對碰限時賽中挑戰失敗,反而在需要動腦的關卡憑運氣一翻入魂,「真的很不錯!」通關的大哥拿著通行證到處分享,是現場最佳的關卡導遊!

現場除了關卡體驗,海商市集邀請到25攤來自四鄉五島、台灣等地的攤商們,各樣美食、飲品、生活小物,占卜與頌缽熱門到需要預約叫號,而現場有許多老闆、闆娘彼此認識,不忙的時候互相顧店、串門,池大哥當天也經營起「代煮淡菜」加減賺。

擔心只有市集攤位,大家逛完就會離開,所以在這次芙蓉下屋的小平台準備吉他給大家自彈自唱,剛開始乏人問津,後來越來越多人聚集,甚至下方的攤位還提供兩個藍芽音響幫大家放音樂,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表演之中,是當初意想不到的情景,從海屋二樓往外看,簡直就是開了場小型演唱會。

許多軍人連番上陣表演拿手曲目,現場氣氛越來越熱鬧了!⠀

海商市集兩點開始後芙蓉澳湧進前所未有的人潮,海巡到王大哥的淡菜小徑停滿機車,汽車滿到完全開不下來。看著大家從大斜坡和蔚藍珠海小徑拾級而下,搭配藍天、白日,畫面美好而不真實,許多島友們都前來捧場,甚至一待就直到結束,印象最深的是舉著大旗的軍人們,離開前還在藍眼淚廣場整隊往海提步道出發,充分感受到「軍民一家」的熱情。

在市集現場和活動結束後,有聽到島民討論「以前林義和時代,也這麼熱鬧嗎?」、「芙蓉澳好像回到林義和時代的榮景了呢!」內心開心又激動,我們用「林義和的戰略要地」向大家介紹這麼久,終於有機會讓「地主」看見努力的成果了!

落幕後的精彩延續

在FLOW 島西澳祭結束後,演員間並沒有失去聯繫,反倒因此而熱絡起來,扮演道士的陳柏儒在演出後為澳口劇場寫了一首歌,歌詞大部分皆來自劇場對白,並且使用大量閩東語唱出島嶼之聲。

所有演員們在露露雜貨行練唱柏儒寫的歌。

而女主角露露在海商市集後發起市集邀約合作,那年12月一起在四維聚落舉辦「謝巴卡厭市集」,謝巴卡厭是馬祖話吃飽太閒的意思,在認真賺錢的大哥們眼中,西尾半島和露露雜貨行總是在做一些奇怪的事,像是店要開不開(露露表示:是想把店開好,所以花更多時間去思考!) ,或是花很多心力辦體驗活動(西尾表示:好像說得沒錯?),「這樣怎麼會賺錢啦?」,於是一群吃飽太閒的青年們,決定在慵懶的淡季裡辦一場小小市集,號召同樣閒閒沒事的朋友,一起放空耍廢。

FLOW 島西澳祭不僅讓芙蓉澳大哥們、四維島民共同參與,也讓島上的青年們看見更多值得嘗試的內容,也許過程艱辛,但希望有想法的年輕人能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,把腦海中的夢想化成現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