邊境航察,「北」漂馬祖的異鄉人:林俊嵐專訪

海洋人物
Dec 29, 2023
海面下的暗潮湧動,總在看不見的邊緣徘徊試探,錯綜複雜的航線,牽引著兩岸的關係的勢力。

民國104年的料峭三月,來自台南的林俊嵐大哥帶著南島熱情,隻身一人到馬祖南竿芙蓉澳工作。「我怕吵,喜歡安靜的地方。」芙蓉澳是南竿最偏遠的小澳口,卻是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,白日裡大家勤懇的清理淡菜、包裝出貨,但是一到夜幕低垂,所有人便四散回歸家的懷抱,只剩嵐哥一人留在芙蓉澳,坐擁澳口的靜謐無光。

最後的水產試驗所

嵐哥於民國51年出生,來馬祖那年53歲,至今已在南竿七個年頭,當時芙蓉澳最顯著的地標便是政府設立的水產試驗所。水試所早年進行海洋調查、培苗高經濟魚類,在民國80年代裁編改制,逐漸轉型成展示館,據說那時有擺放大型龍膽石斑和黃魚,是許多馬祖小孩的兒時記憶,而民國100年,水試所已逐漸裁撤、轉型,嵐哥作為外包廠商的駐點人員,主要負責養殖石斑、石鯛和漁獲買賣。「那時候冷凍技術還不夠好,馬祖餐廳希望可以進台灣活魚,但進了三次,全部都死掉。」在台灣運送成魚是用大型貨車,裡頭放長型纖維桶打入純氧,但是從台灣到馬祖耗氧量太大,加上成魚刺較硬,很容易刺破袋子,所以成功率非常低。「早期公司也想在台灣開發淡菜苗,因為淡菜運到台灣的費用,比淡菜本身還貴。」然而研發、嘗試很久,發現台灣因緯度真的無法養活,「只有馬祖這塊海域適合養。」

芙蓉澳為馬祖養淡菜最大宗的海域,海上的點點浮球,下方是掛養的淡菜們。(李振元/照片提供)

海上巡島為日常

隨著馬祖觀光產業興起,水試所在民國107年成為現今的「藍眼淚生態館」,是馬祖第一座具有高互動性的海洋主題館,透過與海洋大學的培育技術合作,讓遊客不分季節也能體驗到藍眼淚的魅力。「水試所裁撤後,我們公司就承接海上業務。」而嵐哥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協助養殖業者進行水產品標章認證,以及巡視各島的養殖區域狀態。

馬祖眾多小島皆有養殖淡菜,淡菜味道淡雅鮮甜,每年馬祖以數十噸的重量銷往台灣,「中國是用延繩浮筏養殖,小淡菜附著在繩子生長,採收時比較麻煩,需要油壓幫浦,利用槓桿原理吊起來,但是這樣的養殖速度更快。」而馬祖採以網袋養殖,需要定期分袋、整理,才能維持品質一致。「淡菜和牡蠣要往深水去吊才會好吃,淺水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會附著,像是螃蟹、蚵岩螺,而且深水比較不受退潮捲起的淤泥影響,存活率高、生長速度又快。」嵐哥雖然不是養殖業者,但日復日、月復月的觀察研究,也悟出自己淡菜的心得。

熱心的芙蓉大哥(圖左)教導鄰居西尾半島如何清理、料理淡菜。(王科元/照片提供)

邊境巡檢,海面下的暗潮湧動

嵐哥除了定期巡視養殖區域,平時還要出海搜捕違法放置的漁網和章魚籠。越界的非法漁船總在馬祖海域捕魚,嵐哥需配合海巡一同開船到沿岸邊巡邏,「他們通常是黃昏作業,大約半夜再來收網,收完天剛好亮,大部分都從北竿離開。」馬祖海岸線曲折,淺灘深澳、暗礁密布,即便是熟門熟路的島民,晚上也不敢出去討海,「唉,殺頭生意有人做,虧本生意沒人做啊。」海面下的暗潮湧動,總在看不見的邊緣徘徊試探,錯綜複雜的航線,牽引著兩岸的關係的勢力。

馬祖與中國距離很近,天氣好時還可看見對岸的風力發電,在芙蓉澳時常可見到大陸船隻經過。(Morgane/照片提供)

「以前馬祖人會在岸邊下章魚籠,後來下達禁令後就陸續清除掉早期沒有帶走的,而現在看到有編號的新籠子,都是中國的。」章魚籠和漁網不一樣,章魚進到籠子後可以在裡頭生活,即便是三五天,甚至一個月再來收都沒問題。而章魚籠一串有數個籠子,「只有最上頭會用黑色發泡棉或小浮球做記號,非常難找。」移除章魚籠不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,也必須配合天氣才能出海,「有一次在北竿載滿章魚籠準備回航,那個浪大的不得了,浪一打章魚籠都往側邊傾斜,整艘船快翻了!一個章魚籠大概2.5公斤,如果泡水加繩子又更重,我寧願大熱天曬死,也不要風浪不好出去,真的是賣命。」

芙蓉大哥與工作夥伴一起處理海上的章魚籠。(林俊嵐/照片提供)

從陽光台南漂到國境之北

在馬祖生活多年,嵐哥唯一不適應的便是夏熱冬寒的嚴峻天氣,「剛到芙蓉澳只有電扇,沒有冷氣,像颱風前幾日真的熱的受不了,悶到不行,我在房間不只是汗滴下來,連油都滴下來阿!」芙蓉澳過去是海上梟雄林義和的戰略要地,見證不少生死關頭,後來島民們移居、搬遷,現在只剩大哥一人住在「古戰場」裡,「心夠正,就不用害怕啦!」白天工作、晚上散步、無聊時泡茶,在充滿臭味、腥味、男人味的芙蓉澳口,嵐哥像南風一般,細細吹拂日子裡的枝微末節,自由而寬容的擁抱所有馬祖、非馬祖的島嶼日常。

「浪大有薏仁」:如果風浪太大無法出作業,芙蓉大哥有空便會煮上拿手的紅豆薏仁,甜潤而紮實的飽滿口感,令人永生難忘。(王科元/照片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