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蓉澳地產淡菜,從產地到餐桌的地方體驗

離島生活
大海餐桌
Dec 26, 2023
淡菜是馬祖很重要的地方物產,而芙蓉澳正對閩江口,每年春夏交際,南風帶來大量營養鹽,成為藻類、貝類的養分,讓此海域的淡菜特別肥美飽滿。在西尾開店第一年冬季,受到馬祖青年發展協會邀請,在芙蓉澳舉辦「冬宴」,邀請島民、青年一起包地瓜餃、製作蔥油餅、品嘗餐點等,當時西尾與池大哥合作,讓大家在淡菜工作區域體驗敲淡菜,淡菜上岸後,會需要用菜刀敲除附著表面的淤泥和藤壺,其中需要巧勁和速度,才能把上百斤的淡菜按時出貨,而芙蓉澳作為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,非常適合舉辦與淡菜相關的體驗活動。

地方蹲點,開啟淡菜體驗之路

淡菜是馬祖很重要的地方物產,而芙蓉澳正對閩江口,每年春夏交際,南風帶來大量營養鹽,成為藻類、貝類的養分,讓此海域的淡菜特別肥美飽滿。在西尾開店第一年冬季,受到馬祖青年發展協會邀請,在芙蓉澳舉辦「冬宴」,邀請島民、青年一起包地瓜餃、製作蔥油餅、品嘗餐點等,當時西尾與池大哥合作,讓大家在淡菜工作區域體驗敲淡菜,淡菜上岸後,會需要用菜刀敲除附著表面的藤壺,其中需要巧勁和速度,才能把上百斤的淡菜按時出貨,而芙蓉澳作為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,非常適合舉辦與淡菜相關的體驗活動。

池大哥每日都會到芙蓉澳處理淡菜。

養殖日常就是觀光新亮點

於是在2021年夏季西尾推出「淡菜體驗」,邀請池大哥作為講師和大家分享淡菜生長過程以及養殖作業,並讓參與者動手敲淡菜,品嘗限定的淡菜餐食。大部分人都嚐過淡菜,卻不知道淡菜、野生淡菜與孔雀蛤之間的差異,平時大家口中的淡菜是指紫殼菜蛤,馬祖話叫「殼菜」,每年端午至國慶是淡菜的產量旺季,馬祖各海域採用網袋掛養的方式,用錨繩固定於海上,在兩端點綁上沉石,其中掛上浮球與網袋,平時需定期巡檢海漂垃圾與修補繩索,當淡菜成長至滿袋時需進行分袋作業,才能維持每顆淡菜的品質。

馬祖淡菜採用網袋養殖,大哥會從用拖車拉回工作區。

如何知道淡菜已經肥美了呢?最快的方法就是看長度,通常超過九公分就可以販售,而西尾半島選擇的幾乎都是十到十二公分,兩者不只是大小差異,味道也會受到影響,而肉色偏白的是公淡菜,肉色偏橘的是母淡菜且數量較少,味道較為鮮美,在馬祖淡菜的料理方式通常用清蒸、水煮或加入老酒調味。

上岸的淡菜大哥會先清除表面的藤壺,之後依長度進行分價販售。
淡菜體驗西尾會提供限定的淡菜料理,讓大家感受不同的滋味。

廣受好評成為深度旅遊途徑

為了將淡菜從產地到餐桌的內容完整呈現,籌備過程蒐集大量文獻與訪問業者,而這場前所未有的體驗活動,吸引了各大媒體與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包場,甚至也有台北設計公司將其作為員工旅遊的項目之一,經過2021、2022年的定期舉辦,2023年開始淡菜體驗將成為預約項目,只需6人即可報名,期待芙蓉澳地產淡菜不只成為餐桌上的佳餚,也能變成旅遊的難忘景點。

很多遊客愛上敲淡菜的療癒感,紛紛問說能否來池大哥這打工。
活動結束前會出題請大家搶答,螢幕會立即秀出排名,更有刺激感。